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新闻 > 深度 > 正文

领跑者技术指标争议再起,这个年底光伏人太闹心!

  2018-02-15 13:16:49    来源: 中国能源报 
A- A+
电力18讯:


 近日,一份《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征求光伏前沿对标工作的意见函》(下称“征求意见稿”)正式下发,能源局要求参与征询意见的相关行业组织和光伏企业的建议务必在11日(今天)提交完毕。

记者注意到,此次征求意见稿中,除了要求明确划分前沿技术路线、企业自行提交前沿技术产能材料外,重点提及了双面组件转化率和功率的计算,并给出两种选择方案:其一,是只按双面组件正面功率计算双面组件转化率和功率;其二,则是建议增加背面增益功率不超过5%、初步按3%的权重纳入组件总功率之内。

文丨中国能源报

全文约1500字  建议阅读 4 分钟


 

 

双面加权惹争议

 

从行业反应来看,行业对此次能源局征求意见稿中的双面组件功率计算方式争议最大,争论也最为激烈,其程度不亚于当初能源局两次制定领跑者基地单、多晶效率门槛之争。

那么掀起行业波澜的双面组件,在技术具有哪些前沿科技支撑?记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双面组件技术早在2002年即在日本被申请,该技术已经存续16年,技术很难和前沿挂钩。伴随国内PERC电池的全面导入以及双玻组件的普及,因双面组件受光面积的增大,才迎来高速扩长期,但其技术上开发难度并不大,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光伏厂家均可生产双面组件。因此,单独为行业共有的一个技术设立一个新标准,其科学性、严谨性、必要性、可行性有待验证。

有专家提醒,若此次能源局推行实施双面组件第二种方案,将直接导致三种结果的出现:

  • 其一,双面组件权重的增加,双面组件可多数顺利迈上领跑者门槛,重蹈领跑基地鼓励的一种技术路线出现众跑而非领跑的覆辙;

  • 其二,政策导向对市场释放了鼓励双面组件生产的信号,所有单面组件生产商都将全部转为双面组件的生产,但通常情况下,双面组件成本比单面组件成本高8%以上;

  • 其三,部分电池效率不佳但采用双面组件的企业将会成为能源局该项政策最大受益者。由此来看,三个结果均可能与能源局推出领跑者基地的初衷相背离。

 

 

加权降低原有标准

 

2017年,为了激励前沿技术研发力度,能源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将入围领跑者的技术门槛进行了调整,为光伏行业单多晶制定了较高的技术门槛。

按照国家能源局对光伏领跑者规模指标的设定,十三五期间,领跑者基地每年指标均为8.5吉瓦。有专家表示,现有的标准对单、多晶厂家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领跑者基地多采用的是国内一线厂家的高效组件的产品,因此,现有标准领跑作用十分明显。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光伏企业约有30GW以上的PERC高效电池产能。而行业内多晶采用PERC技术的产能占到多晶总产能的7%-8%,有30%的多晶PERC组件在投标中可以做到满分,占3%的多晶组件产能;同样,单晶PERC在今年可以做到行业总产能60%,至少有20%的单晶产品可以拿到满分,也可以满足领跑者对高效电池产能的需求。  

从目前来看,行业内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主要分类有P型单多晶、N型单多晶、异质结、IBC等多种电池技术路线。

“同一技术路线比较更具科学性,因为双面组件是一个大概念,各个技术路线均可采用,但各技术的双面组件将出现较大差别,因此‘一刀切’增加领跑者双面组件的权重并不可取,客观上是降低了前沿技术领跑的先进性。”有业内专家指出,“同时,双面追求大硅片、大尺寸也增加了标准认定的复杂度,现行的行业标准也将进一步混乱受到挑战。但若按组件正面发电效率来定,在正面功率出现异议时,可选择第三方测试实验室、按标准进行测试,对效率的认定更具可操作性。”


政府管控之手应有度

 

自能源局推行领跑者计划以来,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和技术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政策对行业发展的促进有目共睹。

不可否认,光伏产业依然处在政策扶植期,作为产业规则的制定者,能源局一举一动对光伏产业发展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从以往来看,即使在能源局广泛征求意见后出台的相关标准仍然备受争议。究其原因,多和能源局获取行业发展信息不对称有直接相关。

一方面,为了争夺指标,部分企业对产品性能上肆意夸大宣传,关键指标以日、以周获得突破,直接误导能源局对产业真实水平的了解。以超大组件为例,从市场上来看,被着重宣传的具有量产能力的300-320瓦以上超大功率组件,在应用市场几乎无迹可寻,通常情况下,多晶组件产品仍以275-280瓦为主,单晶组件产品仍以280-285瓦为主;

另一方面,能源局唯“效率论”、“功率论”相对单一指标对行业产品进行评定,忽视光伏产品性价比和市场自有选择能力的做法也有待商榷,导致评审和验收机构面临市场较多质疑声音,也是造成政策被行业诟病的主因之一。

从政府职能来讲,能源局更应侧重对成熟技术进行产业化的引导,唯效率、功率论并不可取,这从实际效果也可见一斑。

本意要为先进技术提供发展空间,但招标中,无论领跑者基地、抑或更具技术前沿的超跑基地,均以超百兆瓦规模出现。这一巨量规模必然成为行业必争之地,在现有先进产能不能满足,为取得这一指标,加剧了行业在产品宣传上过分夸张、和“放卫星”的势头,偏离行业真实水准。在扰乱行业发展节奏的同时,也严重背离能源局力推领跑和超跑的初衷。

当政府试图鼓励某些结果的出现,实际上则很有可能已经破坏了市场的自有协调能力,干预越多就越背离初衷,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更加科学、严谨的政策,无疑也考验着政策制定者的管理智慧,尤其在涉及到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上,需要更加谨而慎行。

↓↓↓

以下为文件全文

 

1.jpg

2.jpg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

2020-02-22

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进一步明确

2019-09-14

省级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

2019-09-14

陈宗法:煤电解局:如何度过第二个

2019-09-13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

2019-09-13

热点排行
  • · 电力现货市场为什么要搭配中长期电能量交易?
  • · 深度剖析:转供电何去何从?
  • · eo辣评 | 山西燃气集团初步落地,国新能源从“大哥”变“小弟”,前景堪忧
  • · 关于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若干建议
  • · 从中核薪酬改革说起 央企员工的工资可以比领导高吗?
  • · 国际油价下跌对煤化工影响几何
  • ·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三点原因致中国能源转型更为困难
  • · 关注|山东省自备电厂价格政策解读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赵文广:电力期货市场与期货合约特点
推荐阅读
  • · 藏在输配电价里的“隔墙供电”逻辑
  • ·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网改革文件看换帅后的新思路
  • ·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间在哪里?
  • · 谜一样的用电量增速?我国过去十年用电量低速增长的启示
  • · 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核心是各省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
  • · “清洁煤电”热下的冷思考:超低排放的代价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触动谁的利益?涉及哪些市场主体?分析新版配额制对各市场主体的影响!
  • · 民营售电现阶段盈利模式分析、增值服务路线、业务定位
  • · 解读《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