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新闻 > 深度 > 正文

重塑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 政府与市场两手都要硬

  2017-11-16 08:28:4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引导下,“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增速保持在15%左右,能源效率提高,技术支撑有力,一批龙头企业逐步形成,行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全社会节能观念增强,能源消耗的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完善。节能减排工作在面对难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不可忽视的挑战。

  节能减排面临的挑战

  一是恶性竞争问题凸显。近两年,大量资本进入市政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为抢占市场份额,部分企业通过“实业亏损,资本市场来补”的模式颠倒成本价格关系,“价格战”愈演愈烈,垃圾焚烧发电中标最低价在半年时间内从48元/吨降低至18元/吨,污水处理价格从1元/吨-5元/吨左右迅速降低到0.4元/吨,专家测算,这个价格远低于成本价。低价中标对项目未来建设运营带来很大风险和环境隐患,低价竞争使得劣币驱逐良币,严重影响产业整体的提质升级,不利于节能环保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支持政策出现弱化迹象。财政方面,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补贴等一系列财政奖励政策近年来相继退出。税收方面,2015年6月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调整后,环保产业协会测算,污水、垃圾等领域企业增值税较调整前提高了30%-50%,相关项目投资回报率降低10%左右;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取消后,部分地区税务部门缺乏对综合利用的专业判断,企业反映申请税收减免难度大大增加。

  三是有些管理办法滞后。部分政策标准缺乏定期更新机制,落后于产业发展。2001年颁布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对报废企业的资格认定、管理模式、环保要求等不符合市场现状,亟待修订。此外,一些污水处理的标准偏低,已不适应水环境改善的要求。

  四是市场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危险废物管理资格审查严格,新技术进入市场的“第一步”十分困难。推动绿色消费缺乏有力管用的办法,目前主要依靠教育、宣传等“软手段”,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新常态下的节能降耗

  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约束趋紧,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严重,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退化,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必须面对的国情,也决定了较长时间内节能仍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促进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节能减排离不开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政府和市场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节能可以发挥市场作用,但节能又不能完全交由市场。近年来,我国超额完成能源下降指标,主要由于第三次产业比重增加引致;节能也可能使市场部分“失灵”。如造房子的人想在建房过程中省钱,而住房的人想在使用房子过程中节能,行为主体变化必然导致节能的“市场失效”。中小企业尽管不是高能耗行业,但节能空间不可忽视。所有这些,都需要政府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把资源环境压力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动力,促进节能技术产业化,进而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塑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

  我国完全有条件、有可能,以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可接受的方式,重塑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联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落基山研究所共同开展的“重塑能源:面向2050年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路线图”研究,通过采取情景分析和模型定量测算等方法,对重塑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实现2050年全面现代化和“美丽中国”愿景目标的可行路径、实施效果和路线图进行了全面研究。研究表明,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可以实现大幅减少未来能源需求、能源相关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排放,形成安全经济、高效清洁、低碳绿色的现代能源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节能减排的治理结构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解决节能问题需要政府的决心、企业的干劲,投资强度、研发技术的支持力度、媒体的宣传以及公众的关注度等因素。从短期来看,行政手段见效快,从长远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可持续的有效手段。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等方面,部署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的具体任务,是节能减排的最大潜力之所在,也蕴含着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巨大空间。要改变能源使用中的“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等不合理现象。

  二是重构工业化和城镇化模式,实现系统性优化。要加快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步伐,实现节约集约发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加强重点行业的规划和布局,构建地区间优化产业布局的协调机制,尽早改变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能源浪费。推动紧凑型城市和城市群发展,鼓励土地综合功能开发,实现复合型工厂、公共交通、绿色建筑等各类基础实施有效衔接、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中国城乡宜居程度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三是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环境,政府、市场两手发力,形成节能降耗的协同效应。针对恶性竞争问题,要探索改革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招投标机制,大幅增加技术标权重。定期公布中标中间价,加强对市场的合理引导。研究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担保基金和保险制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违约风险。强化违约惩戒,对不遵守合同约定的市场主体纳入诚信管理体系,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探索建立行业内的仲裁、惩戒机制。用好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打好产业、价格、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组合拳,加大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引导更多资本投向节能环保项目和绿色低碳产业。

  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加快完善法规标准、健全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责任,完善管理方式,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

  (作者系《改革内参》执行主编)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

2020-02-22

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进一步明确

2019-09-14

省级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

2019-09-14

陈宗法:煤电解局:如何度过第二个

2019-09-13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

2019-09-13

热点排行
  • · 电力现货市场为什么要搭配中长期电能量交易?
  • · 深度剖析:转供电何去何从?
  • · eo辣评 | 山西燃气集团初步落地,国新能源从“大哥”变“小弟”,前景堪忧
  • · 关于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若干建议
  • · 从中核薪酬改革说起 央企员工的工资可以比领导高吗?
  • · 国际油价下跌对煤化工影响几何
  • ·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三点原因致中国能源转型更为困难
  • · 关注|山东省自备电厂价格政策解读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赵文广:电力期货市场与期货合约特点
推荐阅读
  • · 藏在输配电价里的“隔墙供电”逻辑
  • ·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网改革文件看换帅后的新思路
  • ·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间在哪里?
  • · 谜一样的用电量增速?我国过去十年用电量低速增长的启示
  • · 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核心是各省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
  • · “清洁煤电”热下的冷思考:超低排放的代价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触动谁的利益?涉及哪些市场主体?分析新版配额制对各市场主体的影响!
  • · 民营售电现阶段盈利模式分析、增值服务路线、业务定位
  • · 解读《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