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将在交通领域率先突破,“先搞电池后搞充电”的老路不可取!
2018-08-09 17:01:03 来源:能源评论
A-
A+
电力18讯:
根据媒体报道,欧盟近期提出倡议,在三个欧洲国家的首都部署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这些汽车将用于出租车、私人租赁车和警车。
在大城市率先落地,由公共领域首先推出。这种思路,或也值得国内相关领域借鉴。
从管理和技术层面对氢能的应用、尤其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进行系统规划、制定标准,就变得至关重要。
氢能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如何降低用车总成本。除燃料电池系统等资本性支出外,还包括续航里程、加氢站成本、与纯电动汽车的竞争等运行成本,以及客户体验。从材料、运输、加氢到最后的运行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涉及一系列综合技术,单纯依靠市场和企业主体无法完成,需要充分发挥体制优势,有效组织各利益相关者,并制定清晰的操作路径。
从整车企业来看,目前几乎所有的主流车企都已经开始了氢能技术储备,但订单的规模还很小,积累的数据有限,仍有大量的工程技术问题需要通过实践来加以解决。此外,相关的运维服务团队尚未组建布局,车辆补贴的周期太长、垫资严重,也是车企面临的主要瓶颈。
从加氢站来看,我们不能走锂电池“先搞电池后搞充电”的老路,需要对氢能的自身体系进行研发,提前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3月,我国已建成并正在运营的固定式加氢站仅有7座,且6座均为加氢能力仅为200公斤/天的示范型加氢站,无法按照国际标准实现3~5分钟的快速加氢,达不到商业化运营的要求。此外,加氢站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关键设备选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制约了氢能汽车的商业化进程。
在制氢方面,主要问题在于国家顶层设计尚未系统化,部委层面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一些地方政府以“氢气生产属于化工生产,要位于化工区”为理由,否定了制氢与加氢站的发展,同时缺少专业团队进行区域氢能生态系统设计并持续实施,车辆基础设施的协同性较差。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氢能行业应该从两方面获得突破:
一是突破管理瓶颈,进行规范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中应包括以用车总成本和用户体验为核心要素的发展路线,并制定车辆和氢能基础设施协同发展机制,借助整车企业和用户的力量共同推动氢能汽车的发展。
二是推进关键氢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推广。
在技术层面,应加大高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开发,包括气体扩散层、金属双极板、膜电极等关键材料及产品;在氢能基础设施方面,应实现快速突破与验证:首先将煤制氢、化工副产氢纳入氢能源交通产业系统;其次,把氢气长管拖车的压力由目前的20兆帕提升到45兆帕和70兆帕以上,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最后,应加强国际合作,引进、消化、吸收高效的氢气液化和液氢供应链技术,同时完善整个商用液氢供应链的标准和法规。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白马股”亨通光电头顶两百亿
2020-08-03
- 埃森哲:区块链商业价值全扫描
2020-06-21
- 市场升温!储能招标多样化趋势明
2020-03-24
- 新基建来了!国网产业链投资方向
2020-03-24
- 大逆转!4500亿元,国网大幅提高20
2020-03-24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 · 大逆转!4500亿元,国网大幅提高2020年电网投资!
- · 国家电网决心退出房地产业务,“巨无霸”房企鲁能将成历史?
- · 半年报看电企利润:发用电量下滑,利润为何上涨?
- · 银星能源股价从20米高台跳水 650万股打板客”关灯吃面 1天亏损18%!
- · “煤炭第一港”将让位 新王曹妃甸港接棒 将如何开疆拓土 秦皇岛港黯然失色
- · A股“大洗澡” 能源上市公司业绩频爆雷
- · 赖小民的华融帝国
- · 董大姐很不满!银隆称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侵占公司超10亿 已起诉、报案
- · “531”新政持续影响光伏行业,33家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
- · 叶简明被控行贿王三运后 华信再卷入另一国企大案 还牵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