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丨中山供电局创新培养模式见成效
高技能人才比例从49%提升到94%
4月20日,广东电网公司中山供电局“技能人员岗位胜任力提升学习实践项目”获得“中国人才发展菁英奖最佳学习项目奖”。据悉,“中国人才发展菁英奖”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培训》杂志社主办,目前已成为企业培训与人才发展界非常具影响力的行业大奖。
奖状的背后是该局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多项举措。据了解,中山供电局近年来积极开展“技能人员岗位胜任力提升学习实践项目”,通过数据分析与现状对比,找到并解决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将员工配置到不同的发展通道。该项目深化了“培评合一”的培训思路,将人才培养工作前置,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项目历经课题研究、试点实施和推广应用,实施三年多来,中山供电局高技能人才比例从49%提升到了94%,尤其是技师及高级技师总数提升了3.3倍,技能人员整体技能水平迅速提升。
补短板,制定员工培养“大方案”
“以前,中山供电局在教育培训、培训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实际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等高层人才占比较小,高层次人才队伍引领带动作用不够突出。”中山供电局人资部培训管理负责人说。2015年初培训需求调研结果显示:中山供电局员工反映培训占用大量的工作时间,工学矛盾日益突出;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与员工培训得不到有机融合,“培评分离”较为明显……如何将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与人才队伍培养工作有机融合,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领军作用成为中山供电局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
为此,中山供电局对员工素质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全面摸底,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现状比对,以不同层级、年龄段、学历等为客观基础,开展《技能人员岗位胜任力提升学习实践项目》研究,力求将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有机融合,减少集中培训,解决一直以来困扰的工学矛盾问题,实现为员工“量身定做”的个性化培训,全面提升中山供电局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部曲”建设人才队伍新格局
“整个项目以‘量化课时―培训―岗评―建立档案’为工作思路,为员工制定个人能力提升培训计划。”中山供电局人资部培训管理负责人介绍。
首先,将技能维度评价内容进行科学量化,制定标准培训课时,以此作为员工日常培训的“一把尺子”。在此基础上,员工基于岗位胜任能力要求,查找个人能力差距,提出培训需求,签订师徒协议。师傅结合日常工作任务开展“一对一”现场培训,培训计划完成后,师傅对员工个人能力提升情况进行初评,初评合格后参加中山供电局培训与评价中心组织的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并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员工在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培训记录,实现了员工培训档案信息化管理。
项目化整为零,该局将大面积集中培训“打散”,培训实现“因人而异”“量身定做”,实现了将岗位胜任能力评价结果有效应用到日常培训工作中,真正意义实现以员工胜任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培训工作机制创新。通过实践与总结,有效减少了大面积集中办班期数。据统计,2015年该局集中培训244期,2016年166期,同比减少32%;2017年61期,同比减少63%,有效解决了多年以来困扰的工学矛盾问题。在教育培训软硬件资源的有力支撑下,中山供电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有了显著提升。(任文礼 胡家 )
王萍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核集团办公厅副主任履新北京
2018-09-01
- “黄金人“:中广核事业的“种子
2018-07-07
- 中广核台山核电EPR首堆工程“
2018-06-14
- 华能“90后”大调查
2018-05-18
- 大唐国际潮州发电:全员培训竞
2017-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