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电力公司开展“三节约”活动纪实
2010-01-25 14:43:27 来源:国家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作者:李银生 甄国青
青海公司员工服务农牧民。祁正吉 摄
青海海北供电公司员工在“三节约”活动倡议书上签名。冯武 摄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国家电网公司深入开展了以“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寸导线”为主题的降本增效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活动伊始,青海省电力公司就积极响应国家电网公司号召,将谋求发展作为工作的主旋律,各部门积极协调,不断丰富市场营销手段、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树立了责任央企的良好社会形象。
2009年11月10日,青海公司新任总经理王怀明上任的第二天,就在该公司“三个建设”推进会暨十一月份司务会上的讲话中,对巩固“三节约”成果进行了特别强调。他说:“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还要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巩固‘三节约’活动成果,勤俭办一切事业。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头执行精简经费开支的有关要求,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把有限的资源和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在开展“三节约”活动一年时间里,青海公司自上而下、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三节约”的号召,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总结经验、屡创新招,将“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寸导线”的理念推而广之,使之体现在从设计到施工,再到监理及运维的各个环节。
集约化
长效机制助节约
一直以来,电力设计环节出现一点小错误、施工环节浪费一点边角料、改造过程中多用几寸导线等等,大家都已司空见惯。可是,“三节约”活动开展以后,青海公司员工心里算起了一笔账:设计环节的一个小失误,可能导致的是施工乃至运维环节的大浪费;几次施工中的边角料,集合起来可能就是一个变压器的耗材;线路改造浪费的几寸导线,日积月累就是成百甚至上千米……这么一算,大家心里还真是捏了一把汗。于是,大力开展“三节约”活动,成了青海公司上下一致践行的坚定信念。
活动一开始,青海公司各部门及基层各单位就投入到节约攻坚战中,通过精心组织、集思广益、注重点面结合、认真总结经验及统筹推进等多种方式,青海公司不但提高了活动的科学性,还提升了运营投资的整体效益,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青海公司总结出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新经验、新举措和新方法,干部员工进一步深化了对电网功能作用和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紧迫性的认识。从纸张的双面打印,到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从废旧物资的回收变现,到翻新再利用;从安装导线准确测量的小节省,到精确设计的大节约;从有形的“节约一分钱、一张纸、一寸导线”,到合理安排利用人才的无形节约……一点一滴中,都凝聚了青海电力人用心节约、以节约为己任的观念。
在开展人财物集约化建设的过程中,青海公司逐渐发现了集约化与节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集约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集中管理、节约资源、避免浪费。而对集约化管理的建设,不仅为“三节约”活动的内涵全面融入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提供了保障,也为“三节约”活动提供了实践的载体。如何抓住时机,在不断推进人财物集约化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将“三节约”活动深入、长期开展下去,成为青海公司“三节约”活动开展的重点。全面落实“过紧日子”的思想、全过程加强成本控制、广泛开展“三节约”活动,成为青海公司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深挖潜
涓涓细流成大海
青海地处高海拔地区,地形地貌十分复杂,设计电力线路时,人工勘测困难重重、费时费力。针对这一情况,青海省电力设计院在工程设计阶段就深入研究、缜密思考,一改以往设计勘测全靠人工的落后手段,利用卫星扫描摄像等先进技术对路径进行优化,不但大大节省了设计阶段的人力、物力,更为线路建成后的运维工作提供了便利。
在盐庄子输变电工程初设审查时,设计人员与专家不厌其烦、反复讨论,对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比对,认为花园变无需扩建330千伏出线间隔,现有的1个间隔完全可以为日月山电力送出工程所用。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反复,不但为工程降低了施工难度,还节省了投资200万元左右。在大河家水电站电力送出工程审查中,又是设计人员与专家的一次反复,决定在积石峡电力送出工程中直接将大河家水电站π接积石峡―官亭线路一次建成,在大河家水电站内临时搭接,不但让大河家水电站送出工程施工时缩短停电时间,还优化了线路路径,减少了施工难度,降低工程造价100多万元。
这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并不是设计人员专业不精的表现。与之相反,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反复,使得设计人员在一次次摸索中体会到了节约的真谛。
设计、施工环节的小妙招,微不足道的小“抠门儿”,就为青海公司节约了上万元、甚至千万元的费用,可见点滴涓流也可汇成大海。
750千伏乌兰―格尔木工程,对于青海公司来说是众多工程中的一项,而从“三节约”的角度讲,这又是一项与众不同的工程。在此项工程的设计阶段,青海公司就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优化线路,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勘测。
在这一工程中,青海公司首次引入了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施工过程中,导线的投资占到了总投资的32%,工程项目部积极决断,采用扩径导线,节约工程费用1298万元,真正实现了“换个导线、节约千万”的目标。铝合金节能金具的广泛应用,使得该工程成为了践行“三节约”的典范。铝合金节能金具比常规铁线夹节能38.73瓦,全线节能83.64万千瓦,按照每千瓦时电0.3元钱计算,750乌兰―格尔木线路设计寿命按30年计算,仅此一项就减少损耗费用5420万元。
在西宁750千伏变电站建设中,青海公司首次研发的国内领先的高海拔超高压防电晕及降噪技术,就是日常工作中点滴节约的有力体现。研究人员通过多次现场测试对比,使得无线电干扰值降至46.7分贝,站界噪声等连续等效A声级降至45分贝(A),每年可节电约100万千瓦时;为西宁750千伏变电站研发的雨雪水利用系统,不但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利用高海拔地区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的特点,在国内变电站中首次利用太阳能发电与站用电系统互为备用,为主控楼及道路日常和应急照明提供保障,每年可节电8000千瓦时。
在青海电网建设的每一处工地、每一个项目部,每一个人都自觉履行着“三节约”的“承诺”,使之成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倡勤俭
积少成多显成效
不只是在工程建设中,青海公司还将“三节约”的理念贯穿在生产、经营、管理及日常巡检的各个环节中,将“三节约”活动与各个环节有效结合起来,产生实效。
青海公司充分利用报纸、网络、会务、文件、简报、展板等多种形式,开辟“三节约”专栏,大力宣传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关于开展“三节约”活动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教育引导全体员工增强勤俭节约意识。
活动开展以来,青海公司加强了对办公用品的申购、备料、领用等环节的审核把关,开始有组织地对各类用品进行登记造册,清点清理和再利用,提高了办公用品的利用水平。
为使“三节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青海公司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核销各项费用,养成节约办公用品的习惯,节约使用各种办公用笔、订书机、笔记本等,节约办公成本。倡导纸张尽量双面打印,精确打印份数,草稿尽量用废纸,物尽其用。尽量采用内部管理系统、内部办公自动化传送文件,提倡“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消耗,形成网络办公的良好氛围。
在营销工作中,青海公司抓大不放小,不断提高营销集约化管理的主动性,密切关注电力市场变化,最大限度增供扩销,全面提升营销系统管理能力和供电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对重点客户欠费风险分析,千方百计回收陈欠电费、防止出现新欠电费,加大反窃电工作力度,保证经营成果“颗粒归仓”。通过加大对大客户的供电协调力度,推行“保姆式”服务,延伸服务价值链条,千方百计拓展市场。针对同期线损升高的现状,该公司营销人员进一步完善线变承包和分线管理措施,严格抄表周期,加大线损深度分析,确保高损线路不出现反弹,并在2008年的系数基础上再减少50%。在此基础上,加强电价管理,通过交易平台,降低购电成本,提升销售环节比重,增加销售收入1.1亿元。
在财务管控中,青海公司加强资产的集约化和精益化管理,从细节入手打造节约型企业。通过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利率优惠政策,降低融资成本,调整并置换高息贷款,强化工程决算审核力度等手段,努力挖掘“三资”工作的控制潜力,共节约各项财务费用5742万元。
深入开展“三节约”活动以来,青海公司管理费用明显降低。2009年前三季度,通过资金集中运作实现效益1810万元,集中规模招标采购累计节约资金9824.3518万元。
在大力倡导、宣传造势等一系列措施的影响下,青海干部员工开始敢于向一切浪费现象说“不”,在节约理念和行动上产生了质的飞跃,勤俭治企在青海公司已蔚然成风。
强信心
丰硕成果促发展
“三节约”活动在青海公司开展已有一年时间,在该公司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干部员工强烈地感受到了主人翁责任感,从而促使大家在管理、经营中,不断强化成本、效益和节约意识,通过集体的不懈努力,使企业逐步走出经营困境。越是在困难时期,青海公司党委越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下定决心、与“小进则满、小满即安”的思想不断斗争,通过不同的形式,不断向更高标准看齐,向更高目标迈进,在节约的道路上持续改进。
2009年,青海公司根据电网建设、生产运营等工作需要,开展了76项劳动竞赛。通过积极开展劳动竞赛以及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的“五小”活动,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管理的运用,同时,提高全员意识,使员工围绕安全、质量、成本、节约和效率等内容,积极总结提炼日常经验,献计献策、完善管理环节、强化竞赛措施、提升竞赛效果,充分发挥员工聪明才智,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节能降耗。在这样的激励和鼓舞之下,该公司员工先后贡献出31个金点子和9项技术成果。
青海公司结合实际,开展以“三节约”为主题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注重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梳理出54个问题,对已收集的2396条合理化建议,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筛选、推广落实。
在“三节约”活动典型案例总结过程中,青海公司对上报的104个典型案例进行了认真整理,对增供扩销、节能降损等生产经营方面取得的实际成果进行大力宣传推广。对国家电网公司各单位103个典型案例与青海公司54个“三节约”典型案例进行收集整理,汇编成两册三节约典型案例,供各部门和单位举一反三、学习借鉴。在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三节约”典型案例征集中,青海公司有6个典型案例入选,占发布案例的5.82%,展示了青海公司员工积极投身节约活动,推行降本增效所取得的成绩。
在线损治理方面,青海公司坚持将线损指标分解到月,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采取预警和通报制度,对于完成情况不好的单位予以通报,要求高损单位认真分析,落实降损具体措施。对防窃电和反窃电工作,青海公司将日常普查造声势与重点抽查抓典型两种手段相结合,每个供电营业所每月至少组织两次集中反窃电活动,每个县供电公司每季度至少组织三次专项反窃电活动。
青海公司加大设备状态检修,建立状态检修的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和执行体系,规范设备选型、技术条件、运行维护、检修项目、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青海公司在编制《2010~2012年技改大修三年滚动规划》过程中,坚持对资金超过50万元的项目逐项进行现场核实,进一步降成本增效益,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对网内退役的设备,青海公司进行统一管理,进行集中整修复用,仅对网内退役设备进行技术论证与分析修复后再利用到电网新、改、扩工程一项措施,就节约资金3030多万元,通过加大修旧利废力度,取得明显的成效。
这一串串的数据,是青海公司“三节约”活动结出的累累硕果。降本增效成绩的取得,会使企业在科学发展之路上越走越好。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国家电网公司深入开展了以“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寸导线”为主题的降本增效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活动伊始,青海省电力公司就积极响应国家电网公司号召,将谋求发展作为工作的主旋律,各部门积极协调,不断丰富市场营销手段、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树立了责任央企的良好社会形象。
2009年11月10日,青海公司新任总经理王怀明上任的第二天,就在该公司“三个建设”推进会暨十一月份司务会上的讲话中,对巩固“三节约”成果进行了特别强调。他说:“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还要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巩固‘三节约’活动成果,勤俭办一切事业。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头执行精简经费开支的有关要求,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把有限的资源和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在开展“三节约”活动一年时间里,青海公司自上而下、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三节约”的号召,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总结经验、屡创新招,将“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寸导线”的理念推而广之,使之体现在从设计到施工,再到监理及运维的各个环节。
集约化
长效机制助节约
一直以来,电力设计环节出现一点小错误、施工环节浪费一点边角料、改造过程中多用几寸导线等等,大家都已司空见惯。可是,“三节约”活动开展以后,青海公司员工心里算起了一笔账:设计环节的一个小失误,可能导致的是施工乃至运维环节的大浪费;几次施工中的边角料,集合起来可能就是一个变压器的耗材;线路改造浪费的几寸导线,日积月累就是成百甚至上千米……这么一算,大家心里还真是捏了一把汗。于是,大力开展“三节约”活动,成了青海公司上下一致践行的坚定信念。
活动一开始,青海公司各部门及基层各单位就投入到节约攻坚战中,通过精心组织、集思广益、注重点面结合、认真总结经验及统筹推进等多种方式,青海公司不但提高了活动的科学性,还提升了运营投资的整体效益,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青海公司总结出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新经验、新举措和新方法,干部员工进一步深化了对电网功能作用和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紧迫性的认识。从纸张的双面打印,到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从废旧物资的回收变现,到翻新再利用;从安装导线准确测量的小节省,到精确设计的大节约;从有形的“节约一分钱、一张纸、一寸导线”,到合理安排利用人才的无形节约……一点一滴中,都凝聚了青海电力人用心节约、以节约为己任的观念。
在开展人财物集约化建设的过程中,青海公司逐渐发现了集约化与节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集约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集中管理、节约资源、避免浪费。而对集约化管理的建设,不仅为“三节约”活动的内涵全面融入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提供了保障,也为“三节约”活动提供了实践的载体。如何抓住时机,在不断推进人财物集约化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将“三节约”活动深入、长期开展下去,成为青海公司“三节约”活动开展的重点。全面落实“过紧日子”的思想、全过程加强成本控制、广泛开展“三节约”活动,成为青海公司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深挖潜
涓涓细流成大海
青海地处高海拔地区,地形地貌十分复杂,设计电力线路时,人工勘测困难重重、费时费力。针对这一情况,青海省电力设计院在工程设计阶段就深入研究、缜密思考,一改以往设计勘测全靠人工的落后手段,利用卫星扫描摄像等先进技术对路径进行优化,不但大大节省了设计阶段的人力、物力,更为线路建成后的运维工作提供了便利。
在盐庄子输变电工程初设审查时,设计人员与专家不厌其烦、反复讨论,对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比对,认为花园变无需扩建330千伏出线间隔,现有的1个间隔完全可以为日月山电力送出工程所用。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反复,不但为工程降低了施工难度,还节省了投资200万元左右。在大河家水电站电力送出工程审查中,又是设计人员与专家的一次反复,决定在积石峡电力送出工程中直接将大河家水电站π接积石峡―官亭线路一次建成,在大河家水电站内临时搭接,不但让大河家水电站送出工程施工时缩短停电时间,还优化了线路路径,减少了施工难度,降低工程造价100多万元。
这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并不是设计人员专业不精的表现。与之相反,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反复,使得设计人员在一次次摸索中体会到了节约的真谛。
设计、施工环节的小妙招,微不足道的小“抠门儿”,就为青海公司节约了上万元、甚至千万元的费用,可见点滴涓流也可汇成大海。
750千伏乌兰―格尔木工程,对于青海公司来说是众多工程中的一项,而从“三节约”的角度讲,这又是一项与众不同的工程。在此项工程的设计阶段,青海公司就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优化线路,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勘测。
在这一工程中,青海公司首次引入了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施工过程中,导线的投资占到了总投资的32%,工程项目部积极决断,采用扩径导线,节约工程费用1298万元,真正实现了“换个导线、节约千万”的目标。铝合金节能金具的广泛应用,使得该工程成为了践行“三节约”的典范。铝合金节能金具比常规铁线夹节能38.73瓦,全线节能83.64万千瓦,按照每千瓦时电0.3元钱计算,750乌兰―格尔木线路设计寿命按30年计算,仅此一项就减少损耗费用5420万元。
在西宁750千伏变电站建设中,青海公司首次研发的国内领先的高海拔超高压防电晕及降噪技术,就是日常工作中点滴节约的有力体现。研究人员通过多次现场测试对比,使得无线电干扰值降至46.7分贝,站界噪声等连续等效A声级降至45分贝(A),每年可节电约100万千瓦时;为西宁750千伏变电站研发的雨雪水利用系统,不但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利用高海拔地区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的特点,在国内变电站中首次利用太阳能发电与站用电系统互为备用,为主控楼及道路日常和应急照明提供保障,每年可节电8000千瓦时。
在青海电网建设的每一处工地、每一个项目部,每一个人都自觉履行着“三节约”的“承诺”,使之成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倡勤俭
积少成多显成效
不只是在工程建设中,青海公司还将“三节约”的理念贯穿在生产、经营、管理及日常巡检的各个环节中,将“三节约”活动与各个环节有效结合起来,产生实效。
青海公司充分利用报纸、网络、会务、文件、简报、展板等多种形式,开辟“三节约”专栏,大力宣传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关于开展“三节约”活动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教育引导全体员工增强勤俭节约意识。
活动开展以来,青海公司加强了对办公用品的申购、备料、领用等环节的审核把关,开始有组织地对各类用品进行登记造册,清点清理和再利用,提高了办公用品的利用水平。
为使“三节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青海公司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核销各项费用,养成节约办公用品的习惯,节约使用各种办公用笔、订书机、笔记本等,节约办公成本。倡导纸张尽量双面打印,精确打印份数,草稿尽量用废纸,物尽其用。尽量采用内部管理系统、内部办公自动化传送文件,提倡“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消耗,形成网络办公的良好氛围。
在营销工作中,青海公司抓大不放小,不断提高营销集约化管理的主动性,密切关注电力市场变化,最大限度增供扩销,全面提升营销系统管理能力和供电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对重点客户欠费风险分析,千方百计回收陈欠电费、防止出现新欠电费,加大反窃电工作力度,保证经营成果“颗粒归仓”。通过加大对大客户的供电协调力度,推行“保姆式”服务,延伸服务价值链条,千方百计拓展市场。针对同期线损升高的现状,该公司营销人员进一步完善线变承包和分线管理措施,严格抄表周期,加大线损深度分析,确保高损线路不出现反弹,并在2008年的系数基础上再减少50%。在此基础上,加强电价管理,通过交易平台,降低购电成本,提升销售环节比重,增加销售收入1.1亿元。
在财务管控中,青海公司加强资产的集约化和精益化管理,从细节入手打造节约型企业。通过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利率优惠政策,降低融资成本,调整并置换高息贷款,强化工程决算审核力度等手段,努力挖掘“三资”工作的控制潜力,共节约各项财务费用5742万元。
深入开展“三节约”活动以来,青海公司管理费用明显降低。2009年前三季度,通过资金集中运作实现效益1810万元,集中规模招标采购累计节约资金9824.3518万元。
在大力倡导、宣传造势等一系列措施的影响下,青海干部员工开始敢于向一切浪费现象说“不”,在节约理念和行动上产生了质的飞跃,勤俭治企在青海公司已蔚然成风。
强信心
丰硕成果促发展
“三节约”活动在青海公司开展已有一年时间,在该公司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干部员工强烈地感受到了主人翁责任感,从而促使大家在管理、经营中,不断强化成本、效益和节约意识,通过集体的不懈努力,使企业逐步走出经营困境。越是在困难时期,青海公司党委越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下定决心、与“小进则满、小满即安”的思想不断斗争,通过不同的形式,不断向更高标准看齐,向更高目标迈进,在节约的道路上持续改进。
2009年,青海公司根据电网建设、生产运营等工作需要,开展了76项劳动竞赛。通过积极开展劳动竞赛以及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的“五小”活动,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管理的运用,同时,提高全员意识,使员工围绕安全、质量、成本、节约和效率等内容,积极总结提炼日常经验,献计献策、完善管理环节、强化竞赛措施、提升竞赛效果,充分发挥员工聪明才智,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节能降耗。在这样的激励和鼓舞之下,该公司员工先后贡献出31个金点子和9项技术成果。
青海公司结合实际,开展以“三节约”为主题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注重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梳理出54个问题,对已收集的2396条合理化建议,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筛选、推广落实。
在“三节约”活动典型案例总结过程中,青海公司对上报的104个典型案例进行了认真整理,对增供扩销、节能降损等生产经营方面取得的实际成果进行大力宣传推广。对国家电网公司各单位103个典型案例与青海公司54个“三节约”典型案例进行收集整理,汇编成两册三节约典型案例,供各部门和单位举一反三、学习借鉴。在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三节约”典型案例征集中,青海公司有6个典型案例入选,占发布案例的5.82%,展示了青海公司员工积极投身节约活动,推行降本增效所取得的成绩。
在线损治理方面,青海公司坚持将线损指标分解到月,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采取预警和通报制度,对于完成情况不好的单位予以通报,要求高损单位认真分析,落实降损具体措施。对防窃电和反窃电工作,青海公司将日常普查造声势与重点抽查抓典型两种手段相结合,每个供电营业所每月至少组织两次集中反窃电活动,每个县供电公司每季度至少组织三次专项反窃电活动。
青海公司加大设备状态检修,建立状态检修的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和执行体系,规范设备选型、技术条件、运行维护、检修项目、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青海公司在编制《2010~2012年技改大修三年滚动规划》过程中,坚持对资金超过50万元的项目逐项进行现场核实,进一步降成本增效益,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对网内退役的设备,青海公司进行统一管理,进行集中整修复用,仅对网内退役设备进行技术论证与分析修复后再利用到电网新、改、扩工程一项措施,就节约资金3030多万元,通过加大修旧利废力度,取得明显的成效。
这一串串的数据,是青海公司“三节约”活动结出的累累硕果。降本增效成绩的取得,会使企业在科学发展之路上越走越好。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宁东发电: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03-03
- 淮北市电视台聚焦大唐淮北发电
2016-04-14
热点排行
- · 电建核电公司沙特吉赞项目:红海东岸展波澜
- · 江西水电中电投分宜电厂扩建工程项目:追求卓越 铸就经典
- · 两河口水电站一二·五联合体:同心协力争先创优 志镶雪域高原璀璨明珠
- · 国家电投人才学院:一流班组,向新而生
- · 水电十一局郑州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绿化工程中牟项目经理部劳动竞赛拔得头筹背后的“三件宝贝”
- · 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央企担当
- · 全国最大的沙漠光伏电站投产发电――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者项目建设纪实
- · 电建铁军山东电建一公司:建功“一带一路”献礼祖国华诞
- ·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电解二分厂副厂长刘玉轩:电解槽里装着的“创新梦”
- · 水电五局:奋斗2018,追梦201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