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与时俱进观点解析班组建设新课题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电力系统开展班组建设历史悠久,也取得过很好的成绩。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各种先进管理理念的进入,班组建设在电力系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史大桢主政电力工业部(能源部)时期,乌江渡发电厂的班组建设经验曾得到高度评价并被向全国推广。但是,随着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企业的深入,以班组上等级为主要形式的班组建设逐步显现出繁琐、效率低下、过分注重形式等弊病,导致班组负担过重。电力体制改革后,各发电集团专注于上规模、抢地盘,加上体制机制不健全无暇顾及班组建设,班组建设处于无人管的境地。2010年以来,随着五大发电集团领导体制的调整,发展思路发生根本性变化,效益化发展取代了规模化发展,班组建设作为企业软实力的承载体之一重新得到重视。
从体制机制层面看,班组建设在形式上虽然被中断近十年,但企业内部由于管理的需要,班组建设一直在艰难的探索前进。各种班组建设的抓手如职工小家建设、文明班组评比等活动一直在企业内开展,只是形式和内容上与八十年代的班组建设有一定差别:注重于某一方面而不是班组的全方位工作。2009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开展五型班组建设活动重新启动班组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涵盖了班组的全方位工作,有一定创新。但是,随着华电集团公司的战略转型,原来的班组建设管理方式和理念都无法满足创建一流国际能源集团的需要,必须对班组建设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评估、充实、修正。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取得进步,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当前,企业的班组建设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工作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这个性质没变,班组的基本工作任务没变;不同点是,班组面临的技术环境与条件、班组人员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属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企业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班组建设作为企业软实力的一部分被赋予更加重大的责任,被企业高层寄托了更大的希望。目前,在电力系统特别是新型水电厂内,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大力运用和体制变革,班组的技术环境和工作条件得到极大提升,全员合同制使全体干部员工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职工对企业和班组的依赖变得淡化;同时,由于技术条件的提升,职工队伍的数量急剧降低。因此,新型班组建设必须适应企业管理方式的发展变化,符合企业技术条件改变引起的管理手段的变革,在内容上要更加贴近职工,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历史发展要求。今天的班组建设不再单纯是解决一个班组的有效组织问题,它更是一个职工发展的平台。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家电网22位团委书记述职
2019-01-15
- 弘扬红船精神 坚决打赢转型升
2018-11-01
- 放歌新时代 唱响新浙能——浙
2018-09-30
- 庆祝党的97岁生日! 国投首发五
2018-06-29
- 国家能源集团九江发电有限公司
2018-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