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产品 > 设备厂商 > 正文

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0-01-04 09:51:41    来源:《经济参考报》 
A- A+
电力18讯:    随着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出现投资过热,一哄而上的现象。国家发改委就此下发《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要实现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应该把握好两个方向。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把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二要加大“走出去”的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更大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风电装备制造业前景并不悲观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已超过80家,而且还有许多企业准备进入其中。预计2010年我国风电装备产能将超过2000万千瓦,而风电装机规模大约为1000万千瓦左右。

  就目前数据来看,我国风电装备特别是风机的产能确实出现过剩苗头。然而,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空间巨大。风电装备特别是风机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也许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悲观。

  2008年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已将近8亿千瓦,而风电只有1000万千瓦,不到其中的1%。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将达到1亿千瓦,电力总装机将达到15亿千瓦,风电在整个电网中的比例将达到6%。届时,随着智能电网与储能技术的进步,全国范围内的电力调度将逐步实现,将彻底解决在内蒙、甘肃等西北地区用电负荷小、风电上网量大、送出困难等现实问题,实现风电的全额收购。也就是风电产业的潜力巨大。

  国内风机制造企业可分成三大“梯队”。金风科技、大连华锐、东方汽轮机三家企业2008年产量均达到了100万千瓦以上,属于第一梯队;浙江运达、上海电气、湘电、中国航天万源等企业的年产量在10至25万千瓦,属于第二梯队;另外还有5家企业刚刚开始小批量生产,年产量不到10万千瓦,可归为第三梯队。

  而其他的企业实际上处在样机制造甚至只是“想法”制造阶段。因此,80余家的风机制造企业只是数字上的,不能等同于设备生产能力。目前我国风电机组制造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数量多、规模小,自主技术研发力量不足,特别是真正具备整机制造能力的企业数量少。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

  制约我国的风电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的最大困局,就是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较弱,许多技术需要依靠国外的研发机构来实现。具体体现在大型风力机组的总体设计和载荷计算能力差,控制系统、发电机、齿轮箱、轴承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差。同时,中国的制造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风机的轴承、控制系统等零部件还需要从国外进口。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已经意识到“坚持自主创新、研发高端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以金风科技、中国航天万源等为代表的风电装备企业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竞争力不断提高。

  中国航天万源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控股子公司,从1995年开始自主研发600千瓦变桨距风力发 电 机 组 技 术 , 研 制 成 功 了 具 有 自 主 知 识 产 权 的W D 646型600K W变桨距风力发电机;2003年,当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成为当今世界风电主流时,中国航天通过国际战略合作方式,快速消化并掌握了具有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兆瓦级风机技术;2006年与西班牙公司联合投资生产的A W 1500型1500千瓦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下线,并于当年实现批量生产,分别在河北张北、江苏如东、浙江慈溪等全国多个风电场投入使用,可利用率均达到98%以上。

  如今直驱风机代表着世界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发电效率高,易于安装维护,机组寿命长、体积小、全寿命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2007年中国航天火箭院引进荷兰EW T公司900千瓦直驱风机技术,航天万源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M W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2008年,中国航天万源直驱风机的总装厂和叶片厂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投建,目前已生产110台900千瓦直驱风机,实现了小批量生产。预计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航天万源自主研发的2兆瓦永磁直驱风机将在内蒙古兴和航天风电场进行调试。同时,适用于海上和滩涂发电的3至5兆瓦永磁直驱风机的预研工作也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从长远发展看,中国的风电装备制造业需要通过挖掘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来消化产能。如果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是中国风电装备业振兴的基础,那么“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则是中国风电装备业走出困局的“蹊径”。

  首先,站在全球市场分析,过去30年来,全球风电装机容量一直保持着每年20%的增速。随着各国新能源政策的逐步释放,国际市场对风机的需求将是国内市场的3至4倍。特别是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可再生清洁能源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方向,而技术最为成熟的风电将成为各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首选。由此预计,全球风电产业将再次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对于中国风电装备业,这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其次,从中国自身优势的角度分析,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不仅拥有廉价的人工成本,还有相对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而且未来国际风机制造产业正在出现向中国转移的势头。比如,世界最大的风电制造商―――维斯塔斯,在2009年斥资30亿投入中国,分别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天津和江苏徐州等建设生产工厂,他们除了看好中国的市场以外,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是要在中国打造面向全球风电产业的装备基地。

  “老外”都到我们家门口竞争来了,我们的风机制造业怎么办?我们除了积极发展自己,勇敢参与竞争,别无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一定要放眼全球参与竞争,目前虽然大连化锐、金风科技等两大风机制造商已跨入世界前十位之列,但和全球重量级风电装备巨头―――丹麦V estas、美国G E、西班牙G am esa、印度Suzlon等企业相比,我国的差距还相当大。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之路很艰难,但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把企业做大做强。

  (作者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航天万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白马股”亨通光电头顶两百亿

2020-08-03

45家电气设备上市企业2019年度

2019-09-13

中天科技拟募资15.78亿,重注用

2019-03-02

上市11年,累计募资超80亿,利润不

2019-02-24

疯狂收购终酿恶果!远东智慧能源

2019-01-28

热点排行
  • · 白忠泉任西电集团董事长 裴振江为中国西电集团总经理人选
  • · 电力行业绝缘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5年会召开
  • · 德国西门子称有意买进Areva旗下电力配输事业
  • · 特变电工签订6187万美元合同
  • · 智能电网规划7月出台
  • · 架空输电线路扩径导线成套技术及应用通过鉴定
  •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承担的52项标准获批立项
  • · 中国电科院获批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
  • · 智能电网投资机会正在发酵
  • · 中国电科院牵头编制的8项行业标准获批发布
推荐阅读
  • · “白马股”亨通光电头顶两百亿负债扩张
  • · 上市11年,累计募资超80亿,利润不到7亿,科陆电子遇到了怎样的危机?
  • · 疯狂收购终酿恶果!远东智慧能源可否渡过债务危局?
  • · 平高电气陨落
  • · 280亿巨单!东方电气、上海电气联营体一次中标6台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总包项目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